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就表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条件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场社会大变革都会带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就其变革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亘古未有,世界瞩目。这场带来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理论探索和成功实践,不仅应在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和总结,也应对各门社会科学的学理与结构进行更新,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发展的标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验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既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具体任务。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思想资源。我国具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等与西方思想资源不同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中国士大夫既有“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期许,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应立于时代潮头,研究当下的现实问题和吸收外来的文化因素,也要求索古今变化,吸收和激活我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和外来的思想资源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多元视角。当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市场竞争激烈,各种思潮纷纭激荡,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语境。这种复杂的情形,既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

-
杨浦“随申办”企业云服务体验日走进政务服务
-
2024年“中小微企业日”政策宣讲活动在昆举行
-
融汇物产以“融达四方”企业文化赋能企业高质
-
上海首批!闵行这家企业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