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生科院揭示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
7月4日,国际期刊《癌基因》(oncogen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时玉舫研究组题为tnfα-activatedmesenchymalstromalcellspromotebreastcancermetastasisthroughrecruitingcxcr2+neutrophils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激活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stromalcells,mscs)通过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
msc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大部分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除了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外,mscs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在肿瘤发生时,mscs可以从骨髓等组织器官迁移至肿瘤微环境中,调控肿瘤发生、发展。时玉舫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肿瘤中的mscs通过分泌大量趋化因子如ccl2、ccl7、ccl12等,招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到达肿瘤部位,促进肿瘤生长。此外,肿瘤部位大量存在的tnfα可以激活mscs,使其具有与肿瘤mscs相似的调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能力以及促肿瘤生长的特性。然而,mscs调控肿瘤转移的机制尚未阐明。
近期,博士研究生于鹏飞等在研究员王莹和时玉舫的共同指导下发现,tnfα激活的mscs具有促进乳腺癌转移的能力。mscs在tnfα激活后会上调多种趋化因子的表达,包括ccl5、ccr2配体以及cxcr2配体。利用ccl5基因敲除小鼠来源的mscs或ccr2抑制剂均并不能阻断tnfα激活mscs的促肿瘤转移能力。然而,阻断cxcr2却可以显著抑制tnfα激活mscs的促肿瘤转移能力。趋化因子受体——cxcr2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上,tnfα激活的mscs借以分泌的高水平cxcr2配体(cxcl1,cxcl2和cxcl5)招募中性粒细胞至肿瘤部位。此外,特异性去除中性粒细胞可以抑制激活mscs的促转移能力。研究发现,cxcr2+中性粒细胞可以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促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在乳腺癌病人的组织样本分析中发现相似的基因变化模式。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炎症因子调控mscs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也为靶向调控mscs介导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能力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专家解读现代企业制度19条举措
-
一个新品牌,从无到有做起来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
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