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盐城旅游景点/人文介绍

盐城因盐得名,以产盐闻名于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立盐渎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名胜古迹主要有唐代的永宁禅寺、南宋丞相陆秀夫祠堂、明末著名书法家宋曹故居、世界名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读书堂”、独具一格的枯枝牡丹园等。

这里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栖息地。丹顶鹤、麋鹿两个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界广泛关注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大纵湖风景区和九龙口风景区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亦是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新四军纪念馆和新四军在盐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纪念地更令游人流连忘返。藕粉圆子、东台发绣、滨海柳鞭、建湖花炮等盐城特产闻名全国,剧场路美食一条街,建军中路、黄海东路等主要商业街,更为盐城旅游增添另一番乐趣。

盐城是淮剧发源地,素有“淮剧之乡”、“小戏之乡”、“现代戏之乡”的美称。

淮剧是江淮平原上戏剧艺术的一株芳葩。它流行于江苏、上海、安徽、台湾等省市,久传不衰。淮剧原称江淮戏,盐城、建湖县、阜宁一带是该剧的主要发源地。

淮剧的形成

清代中叶,江苏盐城、阜宁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被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戏和京戏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了淮剧。

淮剧的腔调

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奏。

1930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开始创作了采用二胡伴奏的一些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使淮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流动地区也从盐城、阜宁、淮安一带,逐步扩大而流布江苏全省。1912年,淮剧艺人何孔德、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演唱。之后,名演员何叫天又创出了“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

淮剧的传统剧目

主要有:早期的生活小戏《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等,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和《白蛇传》、《岳飞》、《千里送京娘》、《状元袍》、《官禁民灯》等。


上一篇:善举(四)(杜宝星)

下一篇:挖掘整理散落的人文历史 为市民讲述精彩青阳故事


编辑推荐
  • “职”等你来 193家企业携1.3万余个岗位亮相银川

  • 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 4条产业链规模过百亿元 解

  • 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30强发布 山东两家上榜

  • 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