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口秀窘境:从力捧到开撕 由风口转瓶颈
2017年,笑果文化上线网综《吐槽大会》,前两季累计收获了超过35亿次播放量,多期节目播放量突破2亿;之后,笑果文化接连推出《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吐槽大会3》等节目。
但豆瓣显示,《吐槽大会》的评分正在逐季下滑。第一季《吐槽大会》评分7.6分,第二季则为6.9分,第三季跌至6.3分,而第四季评分仅为6.2分,一季比一季低。
除了《吐槽大会》“不好笑”,笑果文化新推出的节目,也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2020年2月26日,《笑场》首期节目上线腾讯视频,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六期节目腾讯视频播放量在7000万左右,豆瓣评分6.6,从流量和评分来看表现一般。而且,除了第一和第二场节目播放量破千万,其他节目均仅有几百万播放量。
中国脱口秀的未来
行业焦点笑果文化呈现出瓶颈,知名演员池子陷合同纠纷,折射出国内脱口秀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的混沌状态。
脱口秀在国内属于“舶来品”,源于欧美的“Stand-up comedy”(单口喜剧)。一个演员拿着一个麦克风,站在舞台上以讲段子的形式进行表演,这与主持人和嘉宾访谈的脱口秀形式有所区别。
因《吐槽大会》的热播,脱口秀在近两年有了快速发展,但2020年开年,脱口秀演员乃至整个脱口秀市场却越发难熬。
除了线上节目之外,脱口秀线下市场也是行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籍籍无名的普通演员。
小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线上节目对演员的需求不大,资源也主要集中在几个头部演员,更多的脱口秀演员重心是放在线下。
但受今年疫情影响,包括笑果文化在内的各种演出均被推迟。
“脱口秀演员没有底薪,一个演员商演一场能拿到300―600元,而且商演数量有限,就算一个月演20场可能也就不到一万元,更何况很少有演员一个月能演20场。”小新坦言,脱口秀演员以兼职居多,收入结构就是本职工作收入加上兼职商演收入。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脱口秀演员都是小新这种状态,靠着对脱口秀的兴趣坚持演出,而忽略了收入的微薄。这侧面印证了池子口中的“喜剧梦想”牵着演员走的状态。
“不管脱口秀以后怎么样,眼下我能写出东西,有地方讲就挺好。”小新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
5月10日,从事喜剧内容生产和推广的公司“单立人喜剧”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喜剧作品是强消耗性的,需要有大量的喜剧人产出大量的喜剧作品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国内从事新式喜剧创作表演的不过几百人,其中全职/专业级别的不过几十人,这是远远不够的。”
“人才不够,导致好作品不够。”该负责人直言。
只靠年轻人的一腔热情远远不够。随着资本降温、竞争加剧、内容监管趋严,中国式脱口秀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不过,5月8日,北京脱口秀俱乐部创始人、北京北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脱文化)CEO西江月表示自己没有那么焦虑。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国脱口秀的未来肯定不是美国脱口秀的样子。”其表示,脱口秀市场只是综艺节目市场里面的一个小门类,会随着这个大环境而潮涨潮退,每个人都得适应这个环境。
而西江月也在不断丰富业务板块,“目前盈利主要来自于艺人经纪和做一些节目的收入,还有直接承制节目的费用”。
“单立人喜剧”相关负责人也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单立人已经有了单口喜剧的系统培训课、素描喜剧的体验课,其他更多喜剧形式的培训体系也在形成中,接受过单立人培训的有上千人。

-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上海靠
-
英资企业密集访华聚焦智能制造合作
-
退伍军人李天良举报鹰潭高新区 贪官彭金祥违法
-
明年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