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李公乐调研安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6月27日,市委书记李公乐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李公乐强调,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要提升规划,加快建设,加强管理,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市领导盖兆举、唐献泰、侯津琪参加调研活动。

市委书记李公乐调研安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李公乐先后深入中华路文昌大道口、平原路洪河桥、安泰大道与原107国道交叉口、第八水厂、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站出入口、光明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北站出入口、汪家店“城中村”改造工地、安泰农贸市场、昌泰片区改造及永明路打通工程、老城东南角、南大街口、拱辰广场、健康路市场等地进行实地查看,详细了解城市中轴线规划设计、洪河治理规划和景观规划、全市交通公路发展、供水及截污工程建设、高速路口整治及绿化、光明路建设及绿化、海绵城市建设、棚改项目推进、农贸市场建设、路网结构、“断头路”建设、古城保护及护城河改造、户外广告治理、市容秩序整顿等情况。

  在中华路文昌大道口,李公乐详细了解城市中轴线总体概念规划、原规划情况、现控规全覆盖控制性规划情况以及中央商务区CBD地块规划。他指出,城市中轴线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功能与发展轴线,非常重要。要深入研究功能定位,提高规划设计档次,在中轴线区域集中布局建设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需求,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要统筹考虑中轴线文峰区、高新区区域,做好整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

  在平原路洪河桥,李公乐详细了解洪河治理规划和景观规划,要求解决好水源问题,搞好河道综合整治,建设好沿河绿地,将洪河打造成为景观河、生态河。

  在汪家店“城中村”改造工地,李公乐认真听取全市棚改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他强调,棚户区改造符合国家政策,对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抢抓机遇,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要深入研究棚户区改造政策,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做好拆迁、安置、建设等各项工作。

市委书记李公乐调研安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李公乐听取了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汇报,对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给予肯定。李公乐指出,随着一大批城建项目的实施,我市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一套城市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同人民群众的期盼、同高标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就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李公乐强调,第一,规划要再提升。城市规划是基础,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大投入。各单位、相关县区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聘请知名设计单位、设计师,高标准做好规划,突出做好重点区域、重点街道的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二是规划要做细、做深、做透。要做到控规全覆盖,不仅中心城区要做好控规、修规,重点路段、街区也要做细、做深城市设计,按照规划推进建设。三是规划要严格程序。要通过专家论证、评审会、规委会编制规划,经过程序审批后再对外公示。四是要严格按照规划施工。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要加快古城保护规划总规、控规、单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规划加快古城建设;要科学研究中轴线规划,切实把商务中心区打造成为总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要进一步明确各区、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按照功能定位科学编制规划;要科学制订专业市场规划,遵循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业态布局。

市委书记李公乐调研安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建设要再加快。一要加快道路、水系工程建设,科学实施绿化工程,要见缝插绿,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二要加快棚户区建设、“城中村”改造,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拉动投资,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三要加快建设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站、安阳北站出入口,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四要加快建设好公交港湾、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各种公共配套设施,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建设步伐,满足群众需求。


  第三,管理要再加强。要切实增强管理意识,认真做好城市保洁和除尘工作,加大对违章建筑、门头牌匾、小广告等问题的整治力度和惩处力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设置户外广告、门头牌匾,明确标准,强化措施,防止反弹,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四,体制要再理顺。要按照“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有利于节约、有利于效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坚持“管理下沉”原则,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有序规范管理。


上一篇:万亿夜生活服务市场未来两年的方向在哪里?

下一篇:“五百家”, 开启生态鲜蔬互联网+生活!


编辑推荐
  • 山东中小企业多项指标全国居前

  • 助力企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

  • 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上”企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