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数字报·泉州网

比茶艺、比烹饪、比辨识食品、比拼装组合……12—13日,泉州市第五届小学生生活与劳动技能比赛在石狮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举办,比赛设团体奖和个人总分奖,来自全市19支代表队的57名选手开展了精彩角逐。

“这是党参、这是芹菜、这是大葱……”在“辨识食品”的比赛现场,选手需要在4分钟内辨识25种食品,包括蔬菜、五谷杂粮、调料品等。“平常我经常跟妈妈到菜市场买菜,辨识这些食品不是太难。”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王乐怡表示,参加这次比赛之前,她就学会了不少生活和劳动的本领,比如炒家常菜、做家务、自理学习和生活等。“掌握劳动的技能,以后才能更好地生活。”王乐怡笑着说。

在“简单茶艺”的比赛现场,小选手们的泡茶手法轻柔顺畅,姿态大方,上演了一场“茶艺秀”。“以前不知道泡茶有这么多门道,现在学会了泡茶,也喜欢上了泡茶。”洛江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赖萱妍说,茶艺讲究韵律,要翘起“兰花指”,手法要轻柔,整个过程很享受。现在家中有客人来,她会主动去招待,泡茶给客人喝。

在“简单烹饪”比赛现场,三名选手一组,一起配合烹饪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煎炒配料、烹饪火候、主副配搭、调味结果、装盘效果、清洁烹饪工具等都是评比的标准;在组合拼装比赛现场,选手分工合作,用螺丝刀、钳子、扳手等工具,组装生活、学习用具,合作性、完整性、科学性都是评比的标准。

整个比赛过程用录像设备录制,家长们可以在直播室观看孩子的表现。“没想到我的孩子会的东西还蛮多的。”学生家长王女士欣慰地说。

“小学生生活与劳动技能比赛两年一次,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动手实践的习惯,形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教育氛围。”市教育局初幼教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泉州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后,泉州将继续落实每学年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少于5天、中学生不少于7天的社会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适时举办学生劳动技术成果展示,定期组织生活技能比赛,并把学生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列入综合素质评价的要素,并纳入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范畴。

□本报记者 曾聪虹 林劲峰 文/图


上一篇:筑造优越人居理想 金泰丽湾·悦栖山一切只为生活

下一篇:青年路小学:让孩子在一点一滴中体味生活美学


编辑推荐
  • 山东中小企业多项指标全国居前

  • 助力企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

  • 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湖南“四上”企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