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变量与信息变量是如何对民意产生影响的?
由于研究基础材料方面的问题,或是与教师所受训练及教学法方面的问题相关,在许多人看来对于政治态度会产生直接和重要影响的课程,在学者们有关课程影响社会化的研究中却一再得出与人们的常识(或直觉)相左的结果。
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之外,学校还常常通过不同类型的一些集体活动特别是仪式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共同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对不同体系都至为重要的忠诚感和某种程度的服从。
实际上,课堂学习形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其中,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的特定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信任(不信任)感。“对规则和权威的服从是小学公民教育的重点。”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学校在教育学生服从方面最为有效,而在公民责任或现实的体系政治过程教育方面则没有什么作用。
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儿童成年后在政治上表现积极或是消极会产生不同影响。其中,传统教育即灌输模式往往会使学生成为循规蹈矩的人;而如果教师通过将复杂的政策议题和相互冲突的观点引入课堂,则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政治知识,使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都有更好的表现。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同学之间的影响也可能成为政治观点的重要来源。一般而言,儿童倾向于与主导意识形态或其同学的观点保持一致。因此,教室的氛围和影响不容忽视。譬如,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讨论对于他们是否能够接纳和保持民主价值观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对同龄人群体的研究则发现,在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上,同龄人的影响似乎也超过了父母的影响。就学校的影响而言,中学的总体意见气候的影响既不及国家的舆论气候,也比不上朋友的态度的影响。这些发现表明,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信息变量是比情感变量(如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或对子女的控制)等更为重要的因素。
民意形成中的世代影响与生命周期效应
政治学家常常通过世代的透镜来审视人们的政治观点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当人们提到政治世代时,是指在其价值观形成时期被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所社会化了的一群人。
世代分析的逻辑是,年龄与经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政治观点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年龄群组都会经历一些共同的历史事件并对其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世代效应”。有关世代效应的常见假设是,特定的历史事件会对年轻人(年龄大约在17—26岁之间,也就是他们离开家庭步入社会的一段时间)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记。被研究者称为真正的世代效应的现象,是指在特定时期出生的人群受其政治认同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特定事件的影响,会在政治观点和政治情感方面表现相似性。同质的态度环境可产生更为深刻的代际影响。

-
区领导走访外资外贸企业
-
“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收购不
-
73家煤炭企业发布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
税费“政策红利”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