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原标题: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杨小洁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以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为重要抓手,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进一步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法律服务站试点成功 全省推广“复制”
一直以来,省法学会注重深入基层,他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对法律服务十分渴望。于是,他们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紧紧围绕服务地方改革发展稳定,抓住领导关注、群众关心,法治建设、社会稳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从试点设置基层法律服务站到复制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法学会在全局工作的重要影响力不断增强。
2012年,在辽源市所属各乡镇、社区进行法律服务站建设试点取得成功;2014年,召开现场会在全省总结推广;2015年,全省2818个乡镇、社区全部建成法律服务站。
2016年,全国法学会干部培训班在辽源市举办现场教学活动。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实地考察了辽源市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法律专家服务站后,对省法学会全面推广法律服务站建设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在省法学会的领导下,基层法律服务站发挥职能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力所能及地提供法律服务。各地法律服务站突出专业性、中立性和公正性,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更多精准化、便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公共法律服务,在社区普法宣传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群众好评。
实行差异化建站 达到“三个全覆盖”
除在社区、街道建站外,省法学会针对各地区域人群特点、矛盾纠纷类型、法律需求内容推行差异化建站,目前已在37个公安拘留所、18个监狱、49个信访接待大厅建立了法律服务站。还在卫生医疗机构、驻军部队、学校、边境口岸、农贸市场和交通事故处理中心等处先后建立了25个法律服务站。
以白城为例,2016年9月,白城率先实现“三个全覆盖”。
法律服务在监管场所全覆盖。在白城监狱、市看守所、市拘留所、市强制戒毒所、省监狱管理局镇赉分局均设立了法律服务站,还在分局所属监狱设立6个分站。在监狱建设法律服务站,服务对象不仅针对服刑人员、残刑人员、拘留人员、拘役人员、戒毒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也对所有监狱民警进行法律培训。
在部队设立法律服务站。白城法学会与驻军某部、省陆军预备役反坦克炮兵旅、白城军分区、武警白城支队、白城市消防支队联合发布文件,在各部队设立法律服务站。服务对象是部队军人和军属,基本任务是对军人和军属进行普法宣传,调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
法律服务在敏感部位全覆盖。白城法学会与市信访局联合发布文件,在市信访局设立信访法律服务站,主要任务是宣传法律法规,提供咨询服务,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文明上访,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参与信访稳定风险评估论证。
几年来,省法学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协调各单位联合组成法律服务团,深入基层为设立法律服务站及有法律服务需求的地方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推进了法律服务站建设。各地法律服务站站长均由市法学会秘书长、法律服务团团长担任,副站长由监管场所、部队分管领导担任。差异化建站不仅做到三个全覆盖,也让法学会的功能更加强化,吸纳更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壮大专家团队,使法律服务站更好发挥作用。
推进平安吉林建设 发挥重要作用
在全国法学会系统,吉林法学会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充分动员省内法学法律工作者,以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为宗旨,大力推进法律专家服务站建设,卓有成效。在全国法学会工作会议上,我省辽源市法学会多次作为先进典型介绍经验,为地方法学会工作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16年10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以播放电视专题片的方式,介绍了我省建设法律服务站的工作经验。中央有关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吉林省法学会牵头在社区、医院等建立法律服务站,组织法学家、法律工作者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就省法学会在驻军预备役团建立法律服务站的做法作出批示:“吉林省法学会呈报的这份材料,其做法有其特殊性,其经验大有推广价值,我意应转发各地法学会。”2016年11月2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省委常委会上强调:“近几年,全省政法队伍和信访以及社会力量包括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法学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平安吉林建设、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法律服务站每年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万多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万多件。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已建成法律服务站2947个。

-
“全球独角兽榜”山东10家企业入选 青岛占6席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城
-
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