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病假条产业化是诚信社会之殇
2016-08-27 11:20:24
阅读:
近日,网上曝出“病假条”兜售产业火热。“病假条”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且可以挑选本地多家知名医院。有的商家开具的“病假条”还包括病历和检查报告,全套下来需要三百多元(据新华社)。
网上、线下公开兜售假病假条,而购买者纷至沓来,这不正是对社会诚信的一种无视吗?人和人是基于基本的信任才成为一个集体的,为了两三天假期就整一个假的病假条,又何必呢?不可否认,单位的负责人不具备“超强大脑”,不可能对每一张出自不同医院的病假条明察秋毫,当你凭借一张假病假条获得短暂的“逍遥游”时,于心何安?
“人无信不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都贡献自己的力量。身处职场的各色人等没有必要为“一晌贪欢”而肆意妄为,否则,可能会因自己的失信而付出一定的成本。在大数据时代,倘若进一步打通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对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实现征信的最大限度闭环,那么类似假病假条等自然就没有市场了。(樊树林)

-
“全球独角兽榜”山东10家企业入选 青岛占6席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城
-
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