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人人平等信息权利,共享信息社会发展福祉

    2016年5月2-6日,由IT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在日内瓦举办。期间,为缩小数字鸿沟,保障人人平等共享信息权利,中国互联网协会受主办单位委托承办了“信息无障碍论坛”,论坛的主题为“构建包容、开放的信息环境,人人共享信息文明”。来自中国信息无障碍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信息无障碍服务企业等代表与其他国家代表就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广泛交流。

    发言嘉宾与部分听众合影

    我国发言嘉宾黄畅(右一)一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传播处知识社会处主任Indrajit Banerjee(右二)合影

    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传播处知识社会处主任Indrajit Banerjee先生做了主旨发言。Indrajit Banerjee先生表示,在当今信息社会,构建整体、先进、包容和可持续的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保障世界各国人民平等享有社会发展福祉,已经成为现在及未来各国、各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长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关注中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情况,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目前,中国信息无障碍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和发展经验,值得与各国学习与分享,对促进全球信息公平服务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同时,呼吁各国政府、组织应充分关注消除弱势人群信息获取障碍,充分保障人人平等共享的基本权利,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推进全球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共同营造包容性社会。

    中国国家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黄畅先生在论坛上发表了“中国信息无障碍建设情况分享”主旨演讲,阐明了中国政府在构建包容性社会,充分保障人人共享的信息权利,平等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战略目标。重点介绍了中国政府重视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国家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将信息无障碍建设纳入当地信息建设规划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同时,相关主管单位通过国家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融合技术,规范标准,为各级人民政府提供建设指导,技术共享和标准规范等方面服务,以保障国家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并将中国政府在近三年取得的成果,与参会嘉宾进行了分享。

    北京国兴中科信息技术中心的骆坚先生提出,信息无障碍是目前各国都在推进的国际性公共事业。中国用智能化技术和整体建设模式已经完成多家单位网站系统的无障碍建设;还介绍了用智能化技术来实现网站信息无障碍交流方面的经验,以及智联中国整体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建设模式。

    来自澳大利亚Ms. Gunela Astbrink Principal of GSA InfoComm、北京大学新媒体发展研究所田丽教授以及中国香港代表就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建设对人权平等,未来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标准规范的统一,信息服务高速发展和信息无障碍技术融合,以及建设模式等方面发表演讲。消除信息障碍,弥合数字鸿沟,让所有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推动全球化包容性社会建设。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建设较之于设施无障碍建设具有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本次会议的共识。

    在信息社会高峰会议同期举行的展览上,中国信息无障碍环境展区,引起了参会代表的强烈兴趣。中国在信息无障碍交流环境建设的思路,广泛满足所有人的智能无障碍技术和理念,以及在短短三年内完成300多个政府信息无障碍服务系统建设,使2万多个网站实现无障碍服务的建设能力,得到了参会者的认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国家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中国代表黄畅(右二)一行与ITU副秘书长 Malcolm Johnson等合影

    IT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峰会主办单位旨在通过本次论坛和展览,推进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公平服务,缩小发达国家、地区之间数字鸿沟,构建人人共享的信息交流环境,这对促进世界信息文明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下一篇:张耕强调: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 增进民生福祉


编辑推荐
  • “全球独角兽榜”山东10家企业入选 青岛占6席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看世界最大石陨石,吉林市打造博物馆之城

  • 助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