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传奇故事:司马相公入京,百姓夹道欢迎

公元1085年三月,司马光入京。京城卫兵见到司马光,都高兴地以手加额,说:“这是司马相公啊!”所到之处,百姓围观,道路堵塞,连马都无法前进。百姓们说:“司马相公别回洛阳了,留在京城辅佐天子、拯救百姓吧!”司马光感到害怕,正好碰上皇上免除辞谢,于是直接返回洛阳。

太皇太后高氏听到消息,责问主管的人,并派内侍梁惟简去慰问司马光,询问政务应该先解决什么问题。司马光上疏说:“近年来士大夫都忌讳直言,百姓愁苦于下而上面不知道,英明圣主忧民勤政于上而下民无处可以申诉,这种状况责任在辅政诸大臣,但见识愚昧的老百姓不知道,归怒于先帝。以臣愚见今日为政应该先办的事情,没有比这更重要,即由皇上明下诏书,敕令广开言路,不以有无官职为进言的条件,凡是了解朝政缺失以及民间疾苦的人,都允许他们进呈密封状书,畅所欲言。诏书依旧下达到诸路州军,张榜明白地告谕百姓,在京城可以到鼓院投书,由主判官立即进呈皇帝御览;在外地可以在州军衙门投书,委托长官每日附递奏闻皇上,一律不准索要副本,或强行扣压退回。群臣如果有人阻挠,他必定有奸恶不端事情怕人控告揭发,专门想堵塞人们的耳目,这一点不能不看到。”太皇太后与皇帝采纳了司马光的提议。

五月初三,宋哲宗降诏,命陈州知州司马光赴阙入觐。

在这之前司马光上疏说:“提出进谏争论的官员,都是皇上的耳目。太府少卿宋彭年,说在京城不能不同时设置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这三个掌管禁军的衙门的官员。水部员外郎王鄂,请求按照让保马户原来议立的条规,平均地分定每一年该买的数目;又请求让太学增加《春秋》博士一职。朝廷因为他们所说的不属于本职,各罚铜三十斤。陛下刚开始临朝处理政务,就有两位大臣首先因为上书言事而获罪,臣担心朝廷内外之士听到这件事,忠臣会感到失去信心,义士会觉得灰心丧气,太平盛世的功业就难以期待了!”于是宋哲宗诏令司马光入宫觐见,朝廷派去问候司马光的使者,络绎不绝。

太皇太后派驿车征召司马光、吕公著,两人还没到京,太皇太后就派宦官去迎接慰问,并赐手谕,询问当今政事取舍应该以何者为先。还没等司马光等条陈上奏,朝廷已下令遣散修建京城的役夫,裁减皇宫巡逻士卒,停止宫廷修建工程,驱逐皇室内侍中品行特别不像样的人,告诫各地官员不许横征暴敛,放宽对民间保甲户置马的规定,关闭官府设立的物贷市场,这一系列措施都直接由宫中而发,连王王圭等人事先都不知道。太皇太后的伯父高遵裕,因为西征违反军令而抵罪,蔡确为了向太皇太后献媚讨好,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就上疏请求恢复高遵裕官职。太皇太后说:“高遵裕在灵武之战中,使上百万人受其祸害,先帝半夜得到警报,起来绕着床来回踱步,整夜不能入睡。自从受了这次惊吓,最终导致驾崩,这个灾祸实际上由高遵裕而起,他能够免遭刑杀已经是他的万幸了。先帝尸骨未寒,我怎么敢为了自己个人恩惠而违背天下人的公论呢!”蔡确战战兢兢地退了下去。

二十六日,任命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任命知枢密院事韩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任命门下侍郎章惇为知枢密院,任命资政殿学士司马光为门下侍郎。

当初,司马光以知陈州的官职入京觐见,太皇太后派遣宦官将五月五日下发的诏书给司马光看。司马光说:“诏书开头和结尾的话,当然都很完美;中间却又提出六条来阻挡人说话,愚臣以为大家除非不说,要说就肯定在这六条之内。如果对大臣们有所褒贬,那就是别有用心了;如果对自己职权之外稍有涉及,就认为超越自己本分;陈述国家安危大计,就成了动摇重要的国家大事了;或者无意中与朝廷旨意巧合,就说是迎合已经施行的政令;说新法不好应该改正,说是窥测观望朝廷动向;说百姓愁苦可怜,说是迷惑流俗之情。这样一来,天下的事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这个诏书最初的目的是征求意见,最后结果却是拒绝一切意见。请将中间一节文字删除,让人畅所欲言,不用担心遭到贬黜惩罚,这样天下之事、远近情况,都像搁在手掌上一样了。”

司马光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司马光辞谢,他一齐上了两封奏疏,其中之一是请求厘革新法,说:“先帝励精图治,以达到天下太平,不幸他所倚重的人不足以辅助圣志,多以自己的意见轻率地改变旧规矩,称之为新法。这个人心里想干的,皇上无法阻止他,天下百姓也无法改变他。缙绅士大夫见风使舵,争相出谋划策,制定青苗、免役、市易、赊贷诸法。又有镇守边疆的官员,铤而走险,想侥幸取胜,轻率地发动兵事,深入敌境,使数十万兵卒尸骨暴露旷野。又有一些爱生事的大臣,提出设置保甲、户马法来加强武备;变革茶盐、铁冶管理方法,增收家业钱、侵街钱、商税钱,用来供给军需,这些都不是神宗皇帝的本意。神宗皇帝宾天之时,臣奔丧到京城,承蒙太皇太后陛下特别恩宠,派中使询问朝政得失。看天下需办的事务可以说非常多,但臣只请求由皇上下诏,让臣民得实封上书言事,这样可使民间疾苦无不上达天庭。后来又听说皇上有旨,停止征用的修城役夫,裁减巡逻宫城兵卒,停止皇宫内廷工程,京师百姓已经欢呼雀跃。待臣回到西京之后,又听说朝廷斥退了行为不端的近侍,训诫官员中执法失当、过分侵扰百姓的人,关闭了官府设置的货物场以及饲养的保马,放宽民间保马的年限,四方臣民,无不为皇上的恩德而感振奋。凡是臣所要说的,皇上大致都已经做到了。但还有一些困扰百姓、危及国家、有害无益的事,如保甲、免役钱和将官法这三件事,都是当务之急,需要首先加以变革的,臣另具文状奏闻,俯伏恳望皇上早日赐令施行。”

当时朝廷正好派遣宦官去召司马光,请他来接受皇帝的任命,司马光又辞谢。太皇太后赐手诏给司马光说:“神宗皇帝刚弃世而去,当今天子尚年幼,这是什么时候,你还拒绝任职呢?”而且让梁惟简向他传旨,说:“不久前你上了奏疏,完全了解了爱卿所想。再一次下诏广开言路,等爱卿就职后实施。”司马光因此不敢再推辞。

当时百姓日夜盼望新的施政举措,而议政的人仍然认为三年内儿子不能改动父亲施行的治国之道。司马光慷慨陈词:“神宗皇帝制定的法度,其中好的即使一百代也不能改动。但像一些由王安石、吕惠卿等人设立有害于天下而又不是出于神宗皇帝本意的,应该立即改变,就像救火和抢救落水的人一样,惟恐来不及。过去汉文帝刘恒曾废除肉刑,原应判处斩右趾的案犯改判弃市处死,受五百笞刑的犯人大多数死掉了,后来景帝刘启即位头一年就改变了文帝的制度。汉武帝刘彻作盐铁、榷酤、均输算诸法,汉昭帝刘弗陵废除了它们。唐代宗李豫纵容宦官索求贿赂馈赠,设立客省,扣留各地来的人,唐德宗李适即位不到三个月就废除了它。唐德宗晚年设立宫市,五坊的办事人员残暴蛮横,还有煮盐、冶铁业每个月征收杂税,唐顺帝李肃即位后也一一废除。当时臣民心悦诚服,后代人也称赞他们,没有指责非难的。何况现在是太皇太后以母后的身份改变自己儿子的法令,而不是儿子更改父亲的呢!”于是众人的议论才平息下来。


上一篇:《秀丽江山》7.26揭神秘面纱 传奇历史风云再起

下一篇:《太安堂演义》表现悬壶济世历史传奇


编辑推荐
  • 四家青岛企业介绍各自最新研发成果

  • 广东企业如何打通全球产业链?

  • 港澳台企业抢滩中博会,同绘大湾区发展蓝图

  • 北京市政协委员黄轶:需关注科创企业困境 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