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音樂之都”成都音樂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
原標題:成都音樂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
成都室外音樂會受到市民的歡迎 本報資料圖片
成都市民在家門口將看到更多高水平音樂會
成都演藝中心7日正式開館
本月7日,2017成都“曉峰音樂周”落幕,中國原創音樂領軍人物許曉峰率優秀原創音樂力量和知名音樂唱作人匯聚成都,為市民帶來了為期一周的8場精彩演出。高品質的音樂周,在激發大眾音樂愛好和文化消費的同時,也推動音樂產業和文創產業資源向成都聚集、孵化和發展。同一天,成都傳媒集團負責傾力打造,國內面積最大、室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靈活度最高的演藝場館之一——成都演藝中心迎來開館首秀,今后將舉辦系列大型演藝演出、頂級體育賽事、公益文化活動,成為天府文化新地標,中國西部音樂產業新平台。本月底,“2017年第二屆中國國際音樂產業發展峰會”將在蓉舉行,中國音樂產業風雲人物將同聚一堂,共促中國音樂產業繁榮發展。“我們對成都打造‘音樂之都’充滿信心。”在川音院長、著名作曲家林戈爾看來,一張張高規格、高品質、高效率的音樂“成績單”,昭示著成都音樂產業發展邁入了快車道,“這將帶動成都音樂產業邁向更高的台階,造福成都萬千市民,更為成都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增強西部文創中心功能、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譜寫出動人的樂章。”
“音樂文脈”悠久
發展音樂產業優勢顯著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傳承歷史文脈,固城市之根,打造‘音樂之都’”,這讓著名作曲家林戈爾心潮澎湃,說起成都的“音樂文脈”,他如數家珍:“成都的音樂天分和文化氣質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承。成都曾是杜甫筆下‘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的古代東方音樂之都。祖祖輩輩流傳至今的城市民謠和民歌,無不帶有強烈的音樂性,展現了川人樂觀向上的精神,是我們做好音樂產業寶貴的音樂素材。”
林戈爾還說,成都發展音樂產業有三大優勢: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其一,成都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率先出台了具體可行的音樂產業支持政策,搶佔了先機,為音樂從業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和土壤,吸引了全國乃至全球知名音樂機構、音樂創業者﹔其二,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大熊貓文化等熠熠生輝﹔其三,成都還有四川音樂學院等專業藝術院校,擁有突出的音樂教育資源,每年培養音樂及相關專業人才3.5萬人,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優秀音樂人才。“成都發展音樂產業兩大動作讓人印象深刻:一是高標准建設一流城市音樂廳,選址和布局都達到了世界級音樂場館要求,提升了城市音樂文化品位﹔另一個是成立‘中國專業音樂院校原創音樂發展聯盟’,真正聚焦了音樂原創這個發展原動力。”
北大青鳥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曉峰被成都音樂產業發展氛圍吸引,於今年9月落戶蓉城創辦獨立音樂公社后,大動作不斷,“百團大戰”擂台賽,成為全國獨立音樂人起飛的跑道。剛剛落幕的“曉峰音樂周”,再次助力蓉城本土原創音樂。許曉峰從業30年,帶出朴樹、汪峰等幾十位知名藝人和成功制作上百張專輯后,如今帶領業內人才和資源向成都集聚。
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今年頻頻來到成都,他說,近兩年成都的發展尤其引人矚目,全國大型音樂節都往成都走。“一方面政府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音樂市場的培植上力度很大,包括整個音樂文化市場環境、市民文化消費觀念、市場主體音樂企業、本土原創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績﹔另一方面,成都本身就是一個滋生原創音樂的城市,現在成都好多原創音樂作品也輸出到全國甚至海外,所以,我對成都音樂產業發展前景是很樂觀的。”
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
家門口看世界級名家名作音樂會
成都市政府去年出台了《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這是全國首個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地方性政策,明確了支持音樂企業、人才、原創、演出、版權的具體政策。
今年,無論是本土樂團和音樂人唱主角的“樂動蓉城”月末惠民音樂會、成都室外音樂會等品牌音樂活動,還是草莓音樂節、風暴電音節等海內外知名藝人加盟的大型音樂節,無不反響熱烈。今年7月至12月,成都市區將舉辦超過900場街頭音樂表演,無論是深情的吉他彈唱,還是令人震撼的古典音樂快閃,都會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本月,兩大音樂盛事在成都將相繼上演。2017“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上月25日拉開序幕,用音樂奏響天府文化,本月漸入佳境,從大型民族管弦樂與合唱《芙蓉花開》、箜篌演奏與吟誦配樂隊伴奏《秋江花月夜》、大型民族管弦樂《蜀宮夜宴》到大型交響套曲音樂會《故鄉回望》《天府記憶》,從巴赫、貝多芬、舒伯特的名曲到世界經典爵士樂,來自不同時空的曼妙音樂如春風化雨,浸潤著整座城市,惠及全域成都市民。
本月25日-28日,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導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音促會)、四川省音樂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都市音樂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都傳媒集團,將共同舉辦2017年“中國國際音樂產業發展峰會”。屆時中國音樂產業風雲人物將同聚一堂,共促中國音樂產業繁榮發展。
本月7日,成都演藝中心迎來了開館首秀,成都演藝中心預計每年大型文藝演出等活動不少於50場,還有近12場公益演出,這還不包括體育賽事。更令人激動的是,成都城市音樂廳預計今年底完成主體施工,明年8月18日前竣工並投入使用,首秀將上演歌劇《圖蘭朵》。此外,城市音樂坊也將於2022年全面建成。這意味成都市民在家門口,就將看到更多更好的世界級音樂名家名作、高水平音樂會。
一個充滿生機的音樂名城
音樂資源和優秀音樂人源源不斷
音樂產業是成都文創產業中的一大亮點,2016年,成都全市音樂產業市場總收入突破200億元。現在,成都堪稱一個名副其實的、巨大的“音樂人才孵化器”,佔據當今中國原創樂壇“半壁江山”。人民音樂總編、中國流行音樂協會秘書長金兆鈞對成都音樂的巨大能量驚嘆不已,他說,成都的音樂資源和優秀音樂人源源不斷,既有張靚穎、李宇春、譚維維、王錚亮、郁可唯、張杰、韓紅、李易峰、江映蓉等流行唱將,還有歌唱藝術家廖昌永,小提琴演奏家胡坤、寧峰,單簧管演奏家王弢、鋼琴演奏家李雲迪等古典樂壇代表人物,在整個音樂行業來講,成都的地位非常獨特。
記者了解到,在許曉峰深度參與下,成都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的“成都音樂文化產業基金”。一期基金約8億元,除了把成熟的音樂節、演唱會引進到成都之外,還將吸引知名音樂節總部、知名演藝公司總部常駐成都,培育產業聚集。第二期約12億元規模的股權基金,將以成都為總部,參股國內優秀音樂企業股權。第三期基金約30億元,將在成都建成產業集群的音樂產業小鎮。“成都將成為中國音樂重鎮。”許曉峰信心滿滿地說,“這裡非常適合音樂產業發展。成都的城市氛圍和人的素養、對音樂的熱愛程度,非常適合音樂人在這裡創作、表演。成都的音樂人才儲備也非常充足。”
成都音樂產業推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下一步,成都將借力新成立的成都音樂文化產業基金,以及中國專業音樂院校原創音樂發展聯盟和中國電子音樂聯盟,結合文化部青年音樂人才扶持項目等音樂平台,大力推動原創音樂發展,促進國內外優秀原創音樂匯聚、生產、發布在成都。記者了解到,正在搭建的音樂平台包括川籍音樂人“歸巢計劃”和青年音樂人才工作室“挂牌計劃”。“歸巢計劃”重點支持廖昌永、李丹陽、李宇春、降央卓瑪等川籍音樂人回鄉舉辦新年音樂會、個人音樂會等,“挂牌計劃”將成立10個音樂制作、演出、傳播、藝人經紀、音樂培訓等領域的青年音樂人才工作室,激發音樂原創動力。
目前,張靚穎的“少城時代”、譚維維的“草台回聲”、李宇春的“黃色石頭”,以及摩登天空、樂杜鵑、廣州銳豐音樂科技等業內知名音樂企業,已相繼落戶成都。值得一提的是,“音樂+”將成為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大突破點。截至目前,成都“音樂+園區”有東郊記憶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城市音樂坊、少城視聽產業園區、龍泉驛區321梵木創藝區等﹔在“音樂+旅游”方面,將推進“古典音樂小鎮”彭州白鹿鎮、“民俗音樂小鎮”崇州街子鎮、“文化演藝小鎮”龍泉驛洛帶鎮、“博物館音樂小鎮”大邑安仁鎮四個特色音樂小鎮的建設。本報記者 陳蕙茹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
“硬核”企业遇上了“无畏”青年
-
全国数字贸易企业百强榜发布,抖音、阿里巴巴
-
21年品牌力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迈入数智轨
-
华为携生态伙伴为企业带来信心“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