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电影产业:中国电影缺的是两种人才(2)

  苗晓天回顾了中国海外发行比较成功的作品,早期有《卧虎藏龙》《英雄》,近两年有《巨齿鲨》,前两部是武侠题材,后一部国际题材,他指出这些影片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成功都取决于境外制片人或投资方。他指出,国内电影公司在海外发行方面,没有渠道没有方法,甚至缺乏认知。每年有二三十部电影符合出海的要求,但是很遗憾没有走出去,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电影公司对海外发行不是很重视,甚至没有海外发行预算。他呼吁中国电影公司、制片人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叶宁则认为,中国电影行业融资系统亟需解决的是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从去年到现在,很多电影同行连税收政策都不理解。这意味着融资这一电影系统化的基础设施,还需建设很长时间才能完善。


  近几年,中国发行公司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一直停留在影片海外播映版权上。讲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有在影片类型层面,近几年国际市场仅对中国功夫影片的认知度较高。虽然《流浪地球》的问世使得中国科幻片得到国际市场的一定程度认同,但本质上中国文化还未被国际真正认同。“我们需要学习好莱坞对世界市场的认知规律,将中国电影海外发行市场重点放在中国经济辐射的维度内。比如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南非、巴西,中国可以借此建立这些国家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把脉电影产业:中国电影缺的是两种人才


《中国电影蓝皮书(2019)》《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9)》发布


  在论坛下午环节中,首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浙江大学教授范志忠进行了“互联网时代中国影视创意力、想象力、影响力”主题演讲,并在现场发布了《中国电影蓝皮书(2019)》、《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19)》。


  “蓝皮书”是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两本蓝皮书以“影响力”、“创意力”、“工业美学”、“可持续发展”作为关键词,对201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电影”和“中国十大影响力电视剧”进行案例化深度剖析、学理研判和全面总结。希望对中国影视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提供参考蓝本。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伟民、导演/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教授胡雪桦、北大培文总裁、北大出版社编审高秀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旭光、浙江大学教授范志忠一同为新书揭幕。


上一篇:宋佳电影质感写真发布

下一篇:纪录电影《驼峰航线》云南开机


编辑推荐
  • 第二十届中博会即将在穗举行

  • 中小企业学标杆促提升

  • 衡阳县: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赋能企业“智慧

  • 广州增城廖松杰向省政府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