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在和平电影院门前“逗票” A08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家那时住在南京城北的三牌楼附近,离和平电影院只有一公里,离曙光电影院约有3公里的路。电影票价只要一毛钱、或者一毛五分钱。但是,那时家里吃饭人口多,口袋里积攒点零花钱买电影票已经不易,更没有多少零用钱乘坐公交车,虽然那时从三牌楼乘坐公交车到鼓楼大概是6分钱,于是,看到我想看的电影上映,我只好自己走着去。
  如果电影票紧俏,经过排队买不到的话,我与一些铁杆影迷就认死理,站在电影院门前“逗票”。“逗票”的地点往往选择在和平与曙光电影院门前。因为,这两家电影院“跑片”,意思是和平电影院放完一盘影片的胶片,就赶紧让跑片员骑着摩托车将胶片送到曙光电影院。如果晚了,曙光电影院的观众只能坐等。
  “逗票”,顾名思义,就是站在靠近电影院的各个路口,手里拿着钱,只要有人经过,就一遍遍客气地问:有没有多余的电影票卖给我?这话说得有点低三下四。假如碰巧逗到票,那个感觉像是中了奖。
  就这样,一直等到电影开始演了,未逗到电影票的影迷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想想,那时的人真的朴实,影院门口也没有什么“黄牛”,根本没有人将手中多余的电影票卖高价的。记得当年市场非常紧俏的大片《红日》、《南征北战》的票,都是我从别人手中逗来的。
  逗票的时候很讲究站位。因为,选好了逗票的地点,就多了几分成功的把握。否则的话,即便站的时间再长,来得再早,恐怕那也是无用功。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关方面解禁了一批影片,其中有印度黑白影片《流浪者》,宽银幕的。记得当时的票价颇贵,好像是2元钱一张。好在那时我已经进一家国企当学徒了,每个月拿14元钱,买得起。再加上当时有个同学分在曙光电影院,我想找他买张票不成问题。
  我便上门托他走后门买票。不料,找他买票的熟人太多,除了同学,还有亲戚与邻居,说我要排在他们的后面。为了先睹为快,我可等不及了。只好老法再用,选准曙光电影院附近的位置逗票。
  那天晚上,我早早吃过饭,手持月票(那时月票5元钱一张,一个月里不限制乘车)乘公交车来到鼓楼,打算到曙光电影院去逗票。只见一路上都站着逗票的影迷,我就长了个心眼,下车后,我不走了,就站在鼓楼公交站台上逗票。
  之后,只要有公交车靠站,我就堵在乘客面前,手上捏着钱,挨个问:有没有多余的电影票呀?逗到电影快放映的时间了,我问得口干舌燥,仍然是一无所获。
  这时,公交车上下来的乘客越来越少了。就在希望越来越渺茫时,又来了一辆公交车。一个大哥手上抓着两张票,急匆匆地下车后就对我说,你是在逗票吧?先别给我钱,电影快放了,我们先进场,电影票钱看过电影再说。听这话,我连声道谢,便和他一路小跑着进影院。
  当我们坐下来时,电影已经放了。电影虽然是黑白的,但是画面壮观、古朴,煞是好看,充满史诗感,可惜没看到开头。影片放完之后,我正准备给那位大哥电影票钱,却不见他的人影,兴许这位大哥已经忘了此事。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路过曙光电影院旧址附近,我还有些遗憾,毕竟还欠着那位大哥电影票钱。 王建国


上一篇:瑞丹斯电影节上的“中国日”

下一篇:用音乐说话!王力宏电影《火力全开》定档10月20日


编辑推荐
  • 第二十届中博会即将在穗举行

  • 中小企业学标杆促提升

  • 衡阳县: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赋能企业“智慧

  • 广州增城廖松杰向省政府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