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几千处?负责人称引用文献错误(2)
石身志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我只是时间精力不够。如果够的话,给《辑校》一书挑出几万字的错漏基本不成问题。这部书收录1700多件石刻,仅我家乡龙胜县的几十件石刻,错漏就有两三千字了。微博所发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错误较多的十来件。”
杜海军教授在去年还拿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朝石刻汇校集注》,今年4月6日举行了开题报告会。石身志担心,这个新项目也可能出现类似《辑校》的问题。
石身志在上个月分别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广西社科联和广西师范大学递交了举报材料。
他向紫牛新闻记者表示,此次问责的目的主要有这几方面:“撤销杜海军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他之前因此项目所领的资助除去实际户外田野工作等相关开支,应全部退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追究项目立项结项审核各环节评审专家的责任,公布其姓名职务所在单位,取消他们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资格至少一年;立即终止杜海军今年4月6日立项开题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朝石刻汇校集注》;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广西社科联取消杜海军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荣誉,并要求广西社科联取消给杜海军教授评奖投票的评审专家的投票资格。”
课题负责人回应
《辑校》错漏原因,是参考文献错了
6月9日,石身志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终于接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吴大顺教授的电话和邮件回复。吴院长向他表示广西师范大学及该校文学院对他反映的问题非常重视,但因石刻文献整理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学术领域,还需要外校专家对杜海军教授的《辑校》一书进行鉴定。
吴大顺院长在邮件中表示,《辑校》作为一部大书,存在“少量”错误。对此,石身志感到不满意。吴大顺院长在邮件中附上了杜海军教授所写的“对石身志举报《辑校》问题的说明”。这篇4000多字的说明引发更多争议。
杜教授承认,《金结桥碑记》的说明里虽写了访碑(即到石刻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的人员和日期,但实际上的确没有见到原碑,实际情况和书中内容存在不符。
但他辩称这篇文字的访碑与记录碑文不是一人完成的,文字撰写过程中二人缺乏沟通,造成了疏失。这篇文字是从以前出版的《龙胜碑文集》抄来的,只在整理中将其中一处逗号改为句号。对于为何保留碑文开头的“东长春”这种不通的文字,没有进行校勘,他并没有解释。
杜海军说,课题组为了访碑付出很大努力,现在还保留着50多封当年赴各地访碑给各地政府开具的介绍信,声称如果得不到地方政府许可,不可以随便访碑,而且访碑需要找当地老乡帮忙,所以有时去访碑但没访到碑。
石身志认为访碑需要写介绍信的说法不过是借口。他说对于散存于城乡各处的石刻,只要用心去寻访,都能访到,只有保存于文博场馆的石刻才需要与文管部门交涉。他在今年4月就到广西龙胜访了很多碑。
杜海军说,对于举报人批评《辑校》石刻录文错漏太多,原因是课题组所依据的先前出版的书籍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访到石刻,根据以前的文献录入是《辑校》的凡例规定,他声称这种做法“为各级评审专家认可,非课题组辨识的错”。他说,《辑校》在抄录先前的文献时,对于其中的文字无权改动,无论它们是对还是错。
石身志指出,但凡有文献辑校经验的人都知道,辑校中的“校”是非常见功底的学问,而且也是很有必要的重要环节,不能只编辑不校勘。
很多专家也对杜海军的解释提出批评。

-
金融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在青举办
-
“点对点”解决需求 沈阳铁西区全程包保服务
-
用友天津公司联合举办“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
-
打造优势品牌,擦亮企业名片,上海专精特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