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语研究”丛书总序

内容摘要:比如,口语中副词独用现象的研究,口语中易位现象和重复现象的研究,口语中不加说明的话题的研究,流水句的研究,语气词的功能与回声问的研究,疑问语调与疑问句关系的研究,指示词话语功能的研究,话语标记的研究,修饰小句的在线编码策略,等等⑧。随着话语功能语言学研究思想的传播,汉语语法学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从事汉语的话语研究,研究信息结构的句法表征,研究语用原则的语法化,研究语用意图的韵律表现,研究韵律单位与句法单位的关系,借助会话分析的描写方法探讨话语组织结构的词汇表现、韵律表现。“汉语话语研究”丛书内容简介:“汉语话语研究”丛书由方梅主编,收录原创性专题研究著作,集中展现汉语话语研究新成果,特别是基于汉语口语语篇材料的研究,内容涵盖语法、会话分析、自然口语韵律与多模态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口语;语法;句法;汉语话语;会话;语言;韵律;话语研究;描写;话语功能

作者简介:

  语言成分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描写和解释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描写角度来说,如果只是孤立地把话语作为静态的言语产品,就不可能对它有全面的了解。分析话语必须结合语言使用的外部条件,这些外部条件包括:

  (1)认知限制,如信息的贮存和提取方式、认知策略、记忆限制、信息处理的最佳程序等;

  (2)交际环境,包括对话双方的关系、言谈发生的场所、交际目的等;

  (3)文化和种族背景,考虑文化和种族差异、偏见对话语的渗透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话语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有几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第一,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①。修辞结构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描写相邻句子的逻辑语义联系,将它们归纳为20 多种关系,用来说明话语中的语句是如何由低到高在各个层面上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关于话题结构(thematic structure)的理论表述②,说明话语中有关人物和事物如何引进,如何在下文中继续出现,等等。同一对象如果在话语展开过程中反复出现,则构成话题链(topic chain)。话题链是体现话语结构连贯性的重要方面,话题性的强弱具有不同的句法表达。

  第三,关于韵律单位与句法单位的关系问题。韵律单位(intonation unit)与句法上的节点并不一一对应,Chafe(1987) 认为一个语调单位中倾向于只出现一个新信息表现形式,即所谓单一新信息限制(one-new-concept constraint)。③

  第四,关于语体特征的差异性问题。从句法角度看,语体差异的核心要素可以概括为对时间连续性(temporal succession)和突显行为主体(agent orientation) 关注程度的差异。典型的叙事语体具有时间连续性,关注动作的主体;操作语体具有时间连续性,但是不关注动作的主体;行为言谈不具有时间连续性,但是关注动作的主体;而说明语体既不具有时间连续性,也不关注动作的主体。这种差异性导致一系列不同的句法结构选择。④

  第五,关于言谈参与者在会话中的句法互动。交际过程中,参与者的言谈在句法结构上是相互渗透的。例如,核心名词与限制性关系从句分别由会话双方共同完成,会话中独立于小句结构之外的延伸成分为会话参与者提供话轮转换机制等。⑤

  第六,从在线生成的角度看互动交际中语句的产出,形成了“进行中的句子的句法”(the syntax of sentences-in-progress)。强调新信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叠加的。语序的安排不仅与句法成分所传递的信息地位(新旧)有关,在会话互动中还提示话轮转换的相关位置。⑥


上一篇:史一棋:解答中国发展的金钥匙

下一篇:吉林省全面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