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打造新时代山水城市主轴、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打造新时代山水城市主轴、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

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效果图。

暮春初夏,南京近190公里滨江岸线正焕发崭新活力,从空中俯瞰,碧玉一样的绿化带呵护着蜿蜒的江水,江心的几个洲岛像绿宝石一样点缀水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近5年来,南京坚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作为压倒性任务来抓,以打造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和严管示范带为目标不懈努力。南京长江岸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幅水清鱼跃、岸绿景美的图景正在逐步显现,绿色滨江款款而来。 

5月11日,南京市长江大保护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再次强调,举全市之力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确保始终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出席并讲话,市长韩立明主持会议。 

给长江“治病”,恢复滨江生态之美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生态环境作出的科学诊断。近年来,南京始终把治好“长江病”作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绩显著。

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统筹推进护水源、守湿地、治污水、清岸线、控风险等工作。22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已经整改销号20项,150个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项目完成146个,18个国家和省明确的“拆除取缔”项目全部完成。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去年,全市沿江绿化造林达6200亩,完成各类湿地修复3300多亩。 

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发展“4+4+1”主导产业、五大地标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累计关闭化工企业50家、码头37个,整治“散乱污”企业1811家。“两钢两化”转移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去年化工企业入园率达53.6%,非电企业煤耗较2016年减少352万吨、下降20.5%。 

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在南京二桥到三桥之间的“一江两岸”地区全力开展岸线清理和环境综合整治,浦口“十里造船带”全面退出,幕燕片区率先建成全省沿江特色示范段,二桥到三桥之间的生产岸线基本退出。

美丽2035,未来滨江坐拥“九大城市客厅” 

《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及南京一江两岸“九大城市客厅”设计规划(征求意见稿)于会上正式发布,展开了未来南京滨江的绝美画卷。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2035”规划范围为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到大胜关长江大桥区段,全长35公里,陆地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南京滨江核心地区。“2035”最大的亮点是未来将在滨江核心地区亮相的“九大城市客厅”,打造南京新时代山水城市主轴、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 

河西鱼嘴城市客厅:以长江流域唯一能在市内观赏到的江豚为特色,将“青春Young子江”与江豚主题相结合,建设江豚互动广场和活力运动水岸,打造南京国际形象和生态文明相融合的重要展示窗口,西南方向重要城市门户和邂逅江豚的都市休闲目的地。 

欢乐滨江城市客厅:以“多样休闲的游乐、年轻动感的体验、趣味新奇的设施、生态优美的景观”为特色,打造一处集观景、演出、休闲、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江活动广场,连接鱼嘴中心与青奥中心,成为未来长三角创意人群交流和娱乐的欢乐舞台。 

绿博园城市客厅:以绿博园为生态背景,强化河西文体轴与滨江的联系,将与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联动,打造集生态、绿色、活力于一体的滨江时尚文化客厅,结合9号线滨江公园站以及“银杏里”、绵羊草坪的综合提升,形成从江东中路—奥体中心—大剧院—绿博园到江心洲的河西新城文体轴公共活动带。 

宝船遗址公园客厅:严格保护宝船文化遗产,通过上跨扬子江大道的“宝船”特色天桥,打通江东中路与宝船公园、滨江风光带的连接,将600多年前的伟大航程在江岸完美呈现。 

下关滨江商务区客厅:强调对近代历史记忆的表达,建设长近1公里的二层平台,连接中山码头、大马路、老江口等文化遗产,保护并活化众多历史建筑,再现20世纪初下关商埠的繁华。 

上元门城市客厅:结合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传说设计三组曲折而上的平台,既像江面上的一叶扁舟,又似栖息于岸边的凤凰,串联金陵船厂与上元门地区,利用航运工业遗产和六朝历史传说,打造高端设计创意、文化艺术展示和科技创新产业互为支撑的创意走廊。 

幕燕城市客厅:将依托山水、古寺文化,整修燕子矶老街,打造古镇休闲区,重现“燕矶夕照、永济江流”等金陵经典盛景,整合大江、大山、老镇、古寺、溶洞、长沟、外郭等文旅资源,打造南京主城区滨江最生态、最文化、最宜游的城市客厅和全国风貌区与城区融合互补发展的规划典范。 

江北新区定山城市客厅:将结合江北新区核心区建设,联动周边资源,结合国际会议中心和市民中心的功能需求,激活滨江活力,打造江北新区核心区的多功能滨江绿地,利用现状码头打造未来特色观江平台,成为江北新区最重要的新城门户、绿城之心,打造南京最酷炫的智慧客厅。 

绿水湾城市客厅:凸显湿地源乡的规划定位,结合南京江北青奥体育公园和绿水湾鸟类天堂,将时尚动感的观景阳台与质朴自然的湿地景观充分融合,打造一个纵览大江景色的湿地游园,一处亲水、休闲、娱乐、观光的公共场所和一座弘扬青奥精神、展现生态文明的城市客厅。 

保护生命之河、黄金水道,要做到四个持续 

长江是生命之河、黄金水道。 

昨天的推进会上,张敬华强调,南京要走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打造山水交融、古今辉映、和谐共生的南京魅力滨江,就是要做好“持续”的文章,重点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化突破。

◆持续整治 

主要目标:7条省控入江支流和22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域环境质量和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改善。 

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摸排建档,加强动态监测、溯源分析,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实行有效管控;深入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扎实开展垃圾强制分类,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补齐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短板,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都得到综合治理;解决“重化围江”问题,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进一步增强废气废水、固废危废处置监管能力,“一企一策”推动企业改造提升,年底前实现园区封闭化管理;对于上级交办的、我市自查的各类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等要确保按期整改到位,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工作机制。 

◆持续修复 

主要目标:沿江绿化造林7000亩、修复湿地3000亩,确保全市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50%以下。 

具体做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严管生态空间,科学划定长江干流生态缓冲带,从严保护107块1410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深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制度,确保环境不超载、底线不突破;进一步增加生态岸线,完成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编制,巩固长江干流岸线非法侵占整治成果,对收回和未开发的岸线,要更多地从生态修复和保护的角度来确定用途;进一步扩大生态容量,坚持高质量植绿、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有机结合,既要抓好今年沿江绿化造林任务落地,基本建成沿江连贯的绿化生态带,也要积极挖掘绿化潜力,腾出更多空间构筑自然景观、滨江绿地;进一步涵养生态系统,完成新济洲湿地公园示范建设,逐步恢复长江湿地生态面貌,落实长江禁捕、栖息地保护修复等措施,加大江豚等珍稀物种保护力度,提增长江南京段的生物多样性。 

◆持续转型 

主要目标:“两钢两化”转移转型取得更大进展,“生态眼”感知系统实质性建成并发挥作用,全市关闭退出30家化工企业。

重点继续做好“三转文章”:动能转换要再提速,一方面要加快新兴动能的打造,深入实施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聚力发展新基建、壮大新产业、培育新消费、建设新都市,加强相关领域项目招引,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加快传统动能的改造,“两钢两化”已签约的要有序落实、没有签的要抓紧对接,梅钢区域相关规划的优化调整工作要尽快完成;科技转化要再深入,久久为功推进创新名城建设,依托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紫金山实验室“一室一中心”等战略平台,打造一批环保领域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更高效率突破关键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创企业,同时,要重点完善和提升“生态眼”感知系统,构建天地空一体化“智慧大脑”,形成从问题发现预警到现场处置反馈的完整闭环;结构转变要再发力,产业结构方面,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动沿江1公里范围内应退尽退,能源结构方面,要深入实施结构性减煤,全力压减非电煤用量,交通结构方面,要加快推进实施综合交通走廊规划建设,今年要建成长江五桥、力争开建北沿江高铁和南京北站。

◆持续提质 

主要目标:建设九大客厅、打造南京外滩,加快推动“一江两岸”地区展现多彩魅力、实现全面跃升。 

将向四个方面发力:保护优先、守好“底色”,既要保护好长江生态廊道,保障饮用水安全,也要保护好滨江人文风貌,有效整合串联各类历史建筑、工业遗存等文化资源,构建有内容、有记忆、有活力的岸线空间;重点突破、增添“亮色”,高起点新建一批建筑设施,高标准提升一批场馆景观,深入实施江景樱花大道、上元门观江平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滨江岸线的全面贯通,尽快形成一批标志性、示范性精品力作;优化功能、塑造“特色”,把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创新活力作为主攻方向,加强九大客厅与城市腹地的有序衔接,培育科技产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功能业态,使“一江两岸”成为功能完备、人气集聚、活力旺盛的新兴区域;以人为本、彰显“暖色”,着眼于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提高九大客厅的公共开放性、交通可达性、配套完善性,打造还江于民、造福于民的城市滨水新空间。 


上一篇:874万!这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下一篇:培养与民族复兴相适应的现代文明人格


编辑推荐
  • “职”等你来 193家企业携1.3万余个岗位亮相银川

  • 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 4条产业链规模过百亿元 解

  • 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30强发布 山东两家上榜

  • 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