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百年名邸首度对外开放历史建筑重焕新生

静安寺:百年名邸首度对外开放历史建筑重焕新生

6月9日上午,“多彩非遗 美好静安”——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保建筑市民体验活动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在百年住宅德莱蒙德拉开帷幕,首次开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静安区文物保护点——德莱蒙德住宅,供广大市民参观。

文保建筑彰显社区历史底蕴

德莱蒙德住宅整幢建筑风格典雅、内饰精致、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是沪上经典的物质遗产。百年名邸首度与市民亲密接触,向世人诉说百年人脉往事。德莱蒙德住宅坐落于华山路263弄7号,由上海的白礼氏矿烛公司购地投资兴建,于1917年落成,因外侨德拉蒙德在此居住而得名。解放后收归国有,现为光明食品集团办公楼。其为一幢三层三开间的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两侧对称。正门外设计多级踏步,踏步护栏用青砖夹红砖线,栏顶设计多处护手,造型别致,色彩对比感强烈,大门外凸,用青红相间的砖头簇柱,柱头则以红砖刻科林斯柱式。

此次向公众开放分为两个时段,分别是6月9日上午和 6月10日上午。由于该住宅是首度揭开神秘面纱,期间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观深切感知了上海城市历史文脉,体会到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时代价值。

非遗传承打响社区文化品牌

公众参观期间,活动主办方还特别针对青年、白领与亲子人群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围绕打响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等特色品牌,致力于非遗的“传承、传艺、传习”,特别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派面塑及江南文人香事倾情加入,使得此次非遗系列活动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具有四千年以上历史的香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优雅睿智的生活哲学,为现今忙碌紧张的都市生活增添几分雅致和恬静。同样承载千年历史的海派面塑则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沉淀精致、优美、灵动的艺术风格,成为荣登大雅之堂的工艺美术。活动中,市民们共同参与非遗的体验、传承和创造,感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风尚相结合的理念,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使得非遗回归社区、回归生活,并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

文化共同重塑社区人文环境

作为拥有众多诸如德莱蒙德住宅等优秀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及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的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寺街道近两年在文物保护工作上狠下功夫,形成了一系列有成效、促创新、可复制、能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守好了这份老“家底”。

街道将城市管理与网格党建“双网”衔接,将“三保”建筑管理工作纳入“双网融合”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组成由房管办、城管执法中队和居民区三股力量形成的监管队伍,调动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共建单位、公益志愿队伍等联动成员的社会共治力量,形成了网格化实地检查、路面探头监察和各职能单位巡查的联动机制。同时,街道配备两台无人机,定期巡查辖区上空,观察历史建筑的情况,消灭了行政管理部门空中监管的盲区。今后,集合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历保卫士”和“文保卫士”将全覆盖辖区内的重点监测点位,实现与网格中心平台的实时联动。

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街道不断深化构建“文化共同体”,同辖区单位积极寻求文化合作的有效途径,探索提升文化治理水平的方式方法,聚焦静安寺建筑文化历史,梳理社区文化脉络,积极活化历史建筑,实现辖区建筑的可阅读,努力开发更多的人文亮点,重塑独具静安寺味道的文化生态环境。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上一篇:天天在线聚焦大人文 创新弘扬国粹文化

下一篇:加快麓山景区提质建设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编辑推荐
  • “职”等你来 193家企业携1.3万余个岗位亮相银川

  • 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 4条产业链规模过百亿元 解

  • 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30强发布 山东两家上榜

  • 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