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为城市特色规划设标准 强调留住人文历史底蕴
如今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讲究“个性”,有的房子为此不惜贪大求洋、媚俗怪异,有的街区盲目模仿、生搬硬套,这些走入误区的行为以后将逐步得到遏制。记者获悉,《安徽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出台,强调要在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中,别忘了留住自然、历史以及人文的根。
社会上有不少建筑 充斥着“山寨”味
近些年来,安徽省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城市特色不突出、“千城一面”等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地方各具特色的面貌逐渐消退,变得越来越相似。
当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房子贪大求洋、媚俗怪异,有的街区盲目模仿、生搬硬套,导致有不少建筑充斥着“山寨”味,触及审美底线,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被公众所诟病。
“上海的老洋房、北京的四合院这些传统元素融合在大都会中,让人过目不忘。”业内人士感叹,合肥的一些传统建筑和老地标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应该把更多徽派的风味和传统留下来。
规划前必须先听听市民诉求
为规范全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强城市空间活力,促进城市空间特色塑造,打造具有徽风皖韵的美好城市,安徽省制定了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导则。
新规中提出,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应关注市民生活需求与情感认同,依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遗存、地域文化、时代风貌等特色资源,注重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注重发掘与弘扬传统文化与地方风情。
要充分调查当地历史沿革、宗教信仰、礼仪节庆、风俗习惯、地方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人文环境要素,分析城市文化特征,明确历史人文环境特色资源。还得开展市民城市特色认知与环境满意度调查,分析市民对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普遍诉求。
新的“色彩” 要和传统建筑相协调
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山水格局、道路系统、公园绿地、历史文化保护地段与重要建筑布局等,结合城市核心、城市出入口、主要道路交叉口、城市主要游憩地段、标志性建筑等,合理布局城市特色节点。
同时,确定色彩风格,对商业中心区、生活居住区、工业仓储区等不同区段提出城市色彩控制原则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较多的城市,其城市色彩风格的确定应注重与传统建筑色彩协调。
城市特色塑造 不是人为的创造
“特色塑造要保护自然的、保护人文的。”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相关专家表示,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城市风貌个性,才能具备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通过新规可以看出,城市特色塑造不是人为的创造,要充分利用城市已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人文资源和公认的环境特色,其中“蓝线”、“绿线”、“紫线”是关键。“蓝线”、“绿线”是自然环境的代表,“紫线”是历史文化保护的根。
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护好、利用好这些本地条件,城市就能显山露水。“比如,合肥正围绕城隍庙、四牌楼老商圈打造精品区域,对李鸿章故居等进行更好的修缮和保护等,都充分体现了作为安徽省会城市的特色所在。”

-
“职”等你来 193家企业携1.3万余个岗位亮相银川
-
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 4条产业链规模过百亿元 解
-
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30强发布 山东两家上榜
-
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