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丰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中
原标题:行走在丰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中
半坡薪火、灞柳风雪、白鹿迷踪,灞桥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文化氛围浓郁,历史积淀丰厚,孕育了陈忠实、孙蔚茹、孔从州等一批当代杰出人才。如今,灞桥区的教育也是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给学生真正有灵魂的教育。
近年来,灞桥区教育局坚持“文化引领、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采取“行政推动、专业引领、顶层设计、梯队推进”模式,努力实现“打造一批学校,凝集一种精神,引领一方文化”,推动学校特色化,使灞桥区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和校园文化定位,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传统文化“润物无声”
提起灞桥的学校,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如东城一小的“火文化”、纺织城小学的“阳光文化”、东城二小的“雅文化”、席王中心小学的“希望文化”、五环中学的“砺耘文化”、市19的“槐文化”、区二幼的“蒲公英文化”……每一种校园文化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彰显了地域特色。
行走在这些学校中,看着那些传递传统文化的学校院墙、班级楼道、走廊庭柱等显性文化环境的打造,传统文化氛围的外显,让校园随处弥漫着浓郁的国学经典文化气息。
如今,不论是东城一小的诗语林,还是东城二小的雅苑、纺织城小学的璀璨厅、席王中心小学的希望林、白鹿原中心小学的羔羊跪乳、市19中学的“槐园”等,都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让师生在传统文化浓厚的育人环境里受到熏陶和感染。
课堂文化“以人文本”
在校园文化具有特色的同时,各个学校的课堂文化也极具特色,这些课堂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在课堂中的体现,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的总和,直接表达着学校精神。
东城二小在“边学边交,自主领悟”的教学中探索学校精神,使虚心成为雅文化的着力点;东城一小的“火文化”提升了灵动课堂的潜质,在互动中生成新知,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火花,用火一般的热情点燃师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9中的槐香课堂,着意于关怀学生在课堂中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种因素的需要,顺应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此外,还有纺织城小学体现自信的阳光思维课堂,五环中学体现勤文化的三精课堂,以及55中的立美课堂等等。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能主动挖掘学校精神内涵与学生对话,为学生自我选择、探索思考、创新及表现提供更大空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使师生受益,从而实现心灵的成长,真正接受到有灵魂的教育。
近些年,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灞桥区各校特色彰显,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学校营造了的文化氛围,用静态的完美意境形成灵魂的导向,以此熏陶学生的气质,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名师成长的基地。
此外,学校文化一校一品各具特色,让学校精神走进课堂,深入师生头脑,让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好学,积极向上,让文化引领和推动整个教学的发展。而这种风气,让各校把文化的主题变为课题,让师生工作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和动力。华商报记者 赵媛

-
“职”等你来 193家企业携1.3万余个岗位亮相银川
-
民营企业总数超2万家 4条产业链规模过百亿元 解
-
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30强发布 山东两家上榜
-
主动作为,深入企业服务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