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理、有据、有节、有效回击南海仲裁闹剧(3)
6月底,来自亚洲、非洲及欧美国家的30多名国际法学者齐聚荷兰海牙,就南海仲裁案及其对国际法治的影响举行学术研讨会。在这场研讨会上,美国国务院前法律顾问亚伯拉罕·索费尔、英国外交部前法律顾问克里斯·沃默斯利、中国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高圣惕、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首席专家易显河、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前主席拉奥·佩马拉朱分别从强推仲裁的法律缺陷、海洋地物自然属性判断的本质是主权问题、南海仲裁案的险恶用意、仲裁员违背国际法治中“法律一贯性”等重要原则、仲裁庭滥用管辖权等角度阐述了他们对南海仲裁案的反对与批驳。
7月5日,华盛顿举行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开幕式上用“一张废纸”为仲裁结果的法律效力定了性。同时,他结合中美关系,谈到“中国坚持通过双边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政策没有变化,这是中国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坚守,也是管控和化解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
7月18日,南海问题与区域合作发展高端智库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会上用一句话对临时仲裁庭下了个结论:“拿了大钱,办了脏事,吃相难看,非法无效。”他还尖锐指出,临时仲裁庭之所以做出罔顾事实的荒谬裁决,不仅与政治有关,也与背后的经济利益有关。另外,他还就中国的南海政策、中国东盟关系、区域合作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海上有强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白皮书发布会上强调,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所谓裁决是披着法律外衣、精心包装的政治闹剧,这场闹剧在南海这片中国人的“祖宗海”掀不起风浪。
但是,既然有人刻意想卷起恶浪,中国就不仅要说理由,说证据,更要显决心,表态度。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12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给出了明确表态:不论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结果如何,中国军队将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坚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应对各种威胁挑战。

-
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
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达10.5万户
-
朗玛信息第七次上榜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
-
法检同行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