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直追欧美!中国发动机寿命为何翻倍,军迷:补齐最后一大短板

性能直追欧美!中国发动机寿命为何翻倍,军迷:补齐最后一大短板

图为中国航发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中国发动机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因为中国这次突破了大修线技术,这标志着一直困扰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寿命问题或得到解决,中国发动机寿命也因此而翻倍,性能直追欧美产品,有军迷表示:解决种发动机寿命问题后,中国就不再需要依赖国外的技术了,看来中国终于补齐了最后一大短板。

性能直追欧美!中国发动机寿命为何翻倍,军迷:补齐最后一大短板

图为中国航发

对于中国的航空业来说,航发寿命一直是一个巨大的短板,虽然进口了俄制的大量发动机,但俄国人造的发动机寿命也不长,与欧美同级产品相差巨大,但这并没有让中国航发研制停下来,在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究,不断改良制造技术,而且在使用的材料上也下功夫,最后终于时航发寿命达到欧美同等标准。

性能直追欧美!中国发动机寿命为何翻倍,军迷:补齐最后一大短板

图为中国航发

具体到航发大修线技术本身的意义,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就是技术方面,从中国空军的建立以来,一直都处于被封锁的局面,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靠自己,而这种情况也迫使中国航发技术必须独立自主,大修线技术也是如此,虽然这样看起来很惨,但长远看也让中国该技术层面站稳脚跟,与之相比的印度虽然各国的好东西都给它,但目前别说提升航发寿命,印度连一台完整的航发都造不出来,只能东拼西凑。

第二就是作战方面,航发使用时间提升近一倍,就意味着战机能够很长时间的在前线值勤,不用时不时的返厂维修,目前中国空军正在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飞行员的年飞行时间达到上百小时,如果没有解决大修线的技术,大量战机可能每年都要返厂大修,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利于正常的训练。

性能直追欧美!中国发动机寿命为何翻倍,军迷:补齐最后一大短板

图为中国航发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技术人才的建设,这次大修线的提升,看起来只是和后勤维修有联系,但背后涉及到航发的许多技术领域,比如核心机的制造,能不能维持1500个小时的运转,再比如对材料的选择,航发的叶片在飞行中承受压力能否达标等等,这需要一整套的技术作为支撑,需要大量相关技术人员,某种意义来看,大修线的提升也是拉动了技术人才的培养。

从中国航发研究领域来看,这型大修线技术的突破可能只是一个过程,但从它的应用就证明,中国已经攻克了航发关键的技术难题,而在其他相关技术领域也突飞猛进,超过欧美目前看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篇:首届网络兵棋大赛战况激烈外国军迷到场观看(3)

下一篇:真军迷过来围观!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