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 炒房炒成私人银行客户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晨报记者 刘志飞
炒房、炒股,就能炒成私人银行客户。6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私人银行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千万级高净值人群数量为134万人,比前一年增加13万人,增长率达10.7%; 身家在亿万级的高净值人群人数约8.9万人,比前一年增加1.1万人,增长率高达14.1%。值得关注的是,在千万级的这134万人中,企业主占比为55%,金领占比20%,排在第三的是职业炒房客,为15%,差不多是20.1万人。紧随其后的是职业股民,占比10%,人数在13万左右。
炒股炒房不如创业
如果说亿万级富豪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叹为观止,那么成为千万级高净值人群中的一员或许不是梦,因为炒房、炒股炒成千万富豪的就不在少数。《报告》显示,中国千万级高净值人群中有10%的职业股民,也就是约13万人左右。他们是从事股票、期货等金融投资的专业人士,这部分人群随着中国股市的回落,比例较前一年有所下跌。在他们的财富中,现金及股票占到其总财富的43%,职业股民平均拥有370万元以上自主房产、160万元以上投资型房产和价值40万元以上的汽车。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 显示,2016年炒股和炒房两者的比例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在千万级高净值人群中,炒房者占比达15%,比例是呈上升态势的,而炒股者占比则有所下降。资产构成方面,以炒房起家的千万级高净值人群中,其房产投资比例占总资产高达89%,存款及其他占比仅为6%。很明显,得益于2016年房地产大牛市,炒房为主的高净值人群配置在一线的房产有了较大的增值,这成为炒房者逆袭炒股者的主要原因。相比较而言,股民们资产配置更为多元化,而炒房者资产配置则较为单一。从财富增长的角度来看,炒股起家的高净值人群资产增加较为稳定,而炒房起家的资产增加的波动性则更强。
不过,数据显示,靠“炒”发家的富豪毕竟还不是高净值人群的主力,而辛勤创业的企业主(占55%)和踏实工作的金领(占20%)才是千万级高净值人群的主力。其中,金领主要包括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他们拥有公司股份、高昂的年薪、分红等来保证稳定的高收入。而且,这部分人群的占比一直比较稳定。
投资多元化兼顾环球视野
钱多了之后就会考虑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与其关注富豪们如何发家的,不如关注他们接下来会如何理财。
《报告》指出,超过50%的高净值人群考虑增加投资额度,并对预期收益较高的投资品需求提升,从过去单一购买某支产品向股票、对冲基金、信托等多品种的投资组合产品转化。
同时,越来越多的富人开始关注全球资产配置。《报告》称,从实际调研数据看,88%的高净值人群表示对全球金融环境非常关心,超过五成的人最为关心人民币贬值问题,其次对美元汇率和海外理财也有相当高的关注度。
调查显示,分散风险、子女教育和移民是高净值人群海外金融投资的三大主要原因。在海外金融投资的方式上,外汇存款的投资比例最高,为31%;其次是基金,占15%,保险、股票以及标准理财产品均有超过10%的占比。超过三成比例的高净值人群表示美国是他们海外投资金融产品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炒房型富豪虽然专注房地产,但他们的视野在近几年明显更加开阔,海外房产成为他们的新目标。在海外房产配置方面,美国、澳洲、加拿大、英国和日本排在前五。
在房产所在区域上,高净值人群会优先考虑购买核心地段的“市中心”房产,其次是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的华人聚集地置业,排在第三的是为子女海外教育考虑的学区房。
国内私银客户超57万户
伴随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快速增长,中国私人银行业也快速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国内商业银行管理私人银行客户数超过57万户,管理资产总和高达8.4万亿元。全国已有超过22家商业银行成立私人银行专营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商业银行的私银客户门槛已经出现分化,多家商业银行将私人银行客户资产门槛提高到800万及1000万元。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组成了私人银行第一梯队,管理资产总量均超过了4000亿元,其中招商银行管理资产达到了1.6万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
电商推千亿扶持,商超开绿色通道
-
追踪报道南阳王文辉案期望得到各方关注
-
中国企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
欧盟应为中国企业提供稳定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