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人民日报社6月15日在北京举办“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桥梁纽带”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重要指示精神,研讨人民日报海外版未来发展,展望我国外宣事业新局。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出席会议并致辞。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主持会议。现将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发言摘编如下。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此,结合新华社的工作实践,我谈一些体会。

  首先,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坚持国家站位,为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是加强议题设置。在对外传播中,我们强调既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问题”,也要“站在喜马拉雅山上看问题”,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将服务于我外交大局、有利于我核心利益、体现我价值观念、符合国外受众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议题设置嵌入对外传播之中,抢占主导权,有效影响国际舆论。

  例如,我们根据南海问题斗争需要,充分发挥遍布全球采集网络优势,将“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符合国际法”等立场主张准确传递给国际社会,相关外文稿件被《纽约时报》、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知名媒体以及亚太、拉美、亚欧和阿拉伯地区主流媒体和新闻网站等广泛转载。

  第三,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是创新对外话语体系。我们将中华民族文明传承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相结合,深入研究国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努力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使我们的话语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为了向国际社会更好地宣广“一带一路”战略,我们主动策划了“‘一带一路’全球行”活动,以全球联动、全球连线等方式,向海外受众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理念和精神。突出“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中国梦和世界梦尤其是沿线各国的梦想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今年2月,我们推出中、英、法、西、俄、阿、德、日、韩9种语言版本的原创动漫MV《四个全面》,采用国外流行的说唱音乐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式活泼、通俗易懂,3天浏览量突破127万次,被2000余家网站转载。《纽约时报》、美联社、法新社、CNN等西方主流媒体致函,希望转发这个MV,美联社等还专访了主创团队。

  应该看到,尽管我们的国际传播事业取得了飞跃,但国际舆论场中“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我们将继续坚持国家站位这个总方向,做好议题设置,不断改进完善话语体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际舆论竞争中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积小胜为大胜,假以时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一定会与我们的国际实力和地位相匹配。

[责任编辑:鲁芳 ]

相关链接>>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迎来重要机遇期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深化区域合作 引领上合征程(钟声)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景看好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再添活力(钟声)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从国际经验看如何长期保持增长动力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供给侧改革助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新闻舆论:国家安全的必争之地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宗敏:以全球视野延展对外传播

新华社评论员:朝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奋力前行


上一篇:中外嘉宾青岛探讨全球视野下的财富管理趋势

下一篇:[环球视野]荒原上的神秘民族:贝都因人


编辑推荐
  • 电商推千亿扶持,商超开绿色通道

  • 追踪报道南阳王文辉案期望得到各方关注

  • 中国企业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身上

  • 欧盟应为中国企业提供稳定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