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造血”机制 山西银行业助力精准扶贫
在扶贫过程中,金融的功能不可缺席。为让投入贫困地区的资金发挥最大效应,山西各大银行在金融扶贫方面精准发力推进金融扶贫,积极探索“造血”扶贫机制,近日,山西银监局召开今年第五次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全省各大银行通过多措并举,持续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造血”扶贫机制,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今年以来取得明显效果。
A 聚焦重点领域推进精准扶贫
基础设施领域及扶贫重点领域,今年依然是全省银行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向。
此前,国开行山西分行践行“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开发性金融使命和“大扶贫”金融扶贫理念,走出了一条开发性金融助推山西脱贫攻坚的新路。该行对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次性授信300亿元,并率先与省扶贫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并发放全省首笔贷款(全国第3笔),为全省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和11万农户同步搬迁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发挥该行大额、长期、稳定的资金优势,全力支持省内高速铁路重大扶贫项目建设,向太焦高铁项目开展授信承诺159亿元,向太焦、原大高铁项目投放铁路专项建设基金18亿元;为全省贫困地区交通扶贫“双百工程”提供资金保障,支持贫困地区高速公路路网建设,支持贫困县“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近两年累计向阳泉至左权、岢岚至临县等贫困地区骨干通道公路项目发放贷款62亿元。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支持全省贫困村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环境整治、校舍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金融风险、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工作要求,创新融资思路,2017年在省内率先开展PPP模式试点,发放全省首笔PPP农村基础设施贷款。近两年来,国开行山西省分行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扶贫贷款20亿元,惠及8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41.85万人次。
而同样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同样持续聚焦深度贫困。突出支持太行、吕梁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和10个深度贫困县,积极参与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和深度贫困县脱贫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带动贫困农民增收。特别是服务好今年省内26个贫困县的脱贫摘帽工作,集中加大贷款投放进度。针对扶贫重点领域,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同样全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对接全省搬迁任务,加快贷款投放,继续保持市场份额领先。积极支持产业扶贫,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已审批的53亿元基础设施扶贫贷款投放。另外,为了大力支持贫困村提升工程,今年,该行已与山西省住建厅、交通厅等省直厅局,大同、朔州、阳泉、晋城等地市政府,以及山西省交控集团等省属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沟通对接,达成良好的合作意向,目前项目前期调查审查工作已经开展。
B 推动产业扶贫加快项目对接
产业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全局,同样是各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扶持的重点。尤其是针对一些有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各大银行业均开始发力进行支持。
据介绍,国开行山西分行以规划先行为引领,系统支持全省生态林业扶贫。通过“两山”生态修复暨脱贫攻坚融资规划的编制,为全省生态林业扶贫提供一揽子资金解决方案,惠及全省98个县、28.8万人,先期支持全省200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在“一个战场”上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
而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契机,国开行山西省分行也开始推动“旅游+扶贫”模式,将旅游扶贫作为推动全省产业扶贫的重点,依托省市级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积极对接贫困地区景区提质升级、精品线路打造等工作,推动右玉县杀虎口旅游扶贫项目。
同时,该行以贫困县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打造产业扶贫样板工程。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支持大同县黄花产业园区建设,直接带动5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3200元,间接带动周边2168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以省属重点国有企业为平台,强化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用工、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形式,融资支持潞安牡丹等项目落地。以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推动光伏扶贫、风电扶贫,支持静乐、壶关、浑源等贫困县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精准带动485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为了促进全省助学贷款业务持续健康开展,国开行山西省分行也独家承担了全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任务,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06.63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3.93万人次,成功实现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高校就读子女的全覆盖。同时,分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简化办理流程,3-5分钟即可完成贷款受理。
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同样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化旅游板块,加快项目对接合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公路建设、景区景点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提档升级。以国家下达我省光伏扶贫项目为重点,积极支持光伏扶贫。统筹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林业扶贫、网络扶贫等,以扎实金融扶贫成效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C 金融创新驱动拓展服务能力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各大银行同样在不断进行着金融创新,以提升自身在各大贫困地区的服务能力。
早在去年,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就在吕梁创新打造了产业扶贫的“吕梁模式”,协调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行政府增信,农发行按照风险补偿基金成倍放大,为当地产业扶贫企业注入贷款资金。该模式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融资担保难题,取得良好示范效应,得到总行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农发行系统推广。目前,在前期投放6户、5610万元贷款的基础上,该行正在加快推进17户、8500万元贷款的调查审批进度,另外还有20多户已纳入项目库的企业正在进行前期培育,其目标是在上半年,“吕梁模式”产业扶贫贷款突破1亿元,并持续向吕梁全市和全省其它脱贫攻坚重点区域覆盖。
为了解决扶贫项目资金到位与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之间的时间错配问题,农发行山西省分行也及时推出扶贫过桥贷款业务,为扶贫项目提供过渡性资金安排,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目前,已审批3笔、6.2亿元扶贫过桥贷款,支持忻州保德县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项目、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和长治武乡县东干线供水工程。据介绍,下一步,该行将采用扶贫过桥贷款政策与涉农资金整合政策相结合的办法,持续撬动各贫困县扶贫信贷资金投入。
与此同时,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扶贫信贷产品也日益丰富。仅仅针对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就积极创新了多个产品服务,通过扶贫贷、富民贴息贷、光伏贷款、林业扶贫贷款等多种模式,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在贫困地区取得明显成效。
据忻州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5月10日,其辖内银行业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6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8.88亿元的30.22%,其中,三个省定深度贫困县扶贫小额信贷发放5179.1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19955万元的25.95%,全省排名第一。今年以来,忻州地区贫困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贷款和扶贫开发项目贷款稳定增长,截至5月10日,全市贫困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贷款余额和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合计45.40亿元,较2017年增加5.34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2.91亿元。
本报记者 张珍

-
意向成交金额超千亿元,中博会让中小企业成主
-
真金白银!一季度湖南外贸企业退税近百亿
-
区领导调研制造业企业
-
佐力药业诚邀您参加第18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