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专访朱枫:费穆是中国电影史上象征性的人物
【文字实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关于电影人的文献展,因为我以前更多看到的是作家的文献展或者是一些画家、一些其他文化名人的展览,很少有关电影人的文献展。因为电影人一般留下的是影像的作品,很少在一个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
【文字实录】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关于电影人的文献展,因为我以前更多看到的是作家的文献展或者是一些画家、一些其他文化名人的展览,很少有关电影人的文献展。因为电影人一般留下的是影像的作品,很少在一个美术馆的场馆中去展现他的生平和他的文献资料。确实费穆导演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一生大概连编带导就是20多部作品,一半已经是散失了,就是看不到,剩下的比如《天伦》都是残篇了,可以留下的材料非常少,而且经过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些有关的文献资料都已经是非常稀少了,费穆的文章什么的都很难找到。所以我们今天能成功的办这个展览,我是觉得有点惊喜的,甚至于在策展的时候,跟苏州方面一起策展的时候,我们就很担心这么大的一个场馆,这个空间可能有几千个平米,怎么用展品来填充这么一些空间。实际上我们手头可挖掘的文献资料并不多,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现在无论是在文献的资料价值上还是在整个布展的形式特点上,我觉得都是体现了一个艺术展的艺术魅力。
费穆导演我觉得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因为在他的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中国文艺工作者拥有的那种品质,无论是个人的品格还是他艺术的特质都是体现了中国这种传统文人的风范和他们对东方美学的传承和理解。就从《小城之春》他的代表作来说,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的作品。我在前言中也写到,如果咱们要在每个国家挑选一部电影入选世界电影的殿堂的话,一部中国电影十有八九是《小城之春》。我觉得无论是费穆导演还是《小城之春》都是世界电影坐标系上最能体现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的这么一个点。

-
中北高新区企业青洽会展示成果
-
部分企业员工返岗率百分百,订单排至6月份
-
新闻分析|河北企业缘何青睐工业设备上云
-
科创企业接连出圈屡结硕果 深圳有何培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