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迁村医韩道德:乡间行医多坎坷
“最美基层人物”系列报道之——宿迁村医韩道德:乡间行医多坎坷
发布时间: 2016-06-02 访问量:0 信息来源:
(记者 徐其崇 通讯员 王秀莉)58岁的从小就崇拜医生,这不仅仅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更重要的是,医生那神圣的职业强烈地吸引着他。他发誓要当一名好医生,用自己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在湖滨新区皂河镇新农村,提起村医韩道德,大家都说他的工作和为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很有“道德”。
自学成才 当上村医
1979年,高中毕业后的韩道德曾报考一所医学院,却没能如愿。虽然大学梦破灭了,但他却坚定地踏上了自学成才之路。他先在乡卫生院学习4年,后又到峰山医院进修一年。1983年5月,经淮阴市卫生局考核合格,次年由省卫生厅颁发乡村医生合格证书,韩道德终于圆了自己的医生梦。那时候新农村聘他到村卫生室工作,后来乡卫生院又把他调到张埝村卫生室工作,不论到哪里,韩道德都兢兢业业为病人看病。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行医的足迹。对一些老弱病残的老人,他都主动上门诊治,还定期为村里的五保老人免费检查身体,村里生活困难的人他还会免费为其治疗。村民都夸韩道德是个好医生。
从行医那年起,韩道德就时常告诫自己:“从医道,求医术,讲医德。”30多年来,他一直这样激励自己,无论看病治疗,还是卫生预防,他都努力为村民筑牢那道健康墙。
情系村民 荒自家田
2003年,非典疫情袭来时,韩道德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承担起防非义务,负责辖区内1400多人的卫生防疫和村民基本医疗保健工作。张埝村居住分散,人口多,为了切实做好返村民工防非工作,他建议村里进行集中留置检查,对一些在家中留置的人员,他和村干部一起一组一组逐家上门登记,进行分类统计造册,确保一人不漏。韩道德还根据需检测人员的居住情况,绘制了一张路线图,将返乡人员居住地记得清清楚楚。每天早上8点至12点,下午2点至5点,他要两次上门给返乡民工测量体温,从开始到结束,从没间断,没出现一例测错、测漏现象。
当年,由于忙于防非,韩道德家的秧苗没有及时管理而枯死不少,家人和邻居都埋怨他,而他却说:“谁叫俺是一名医生呢?!”
心中有爱 换来褒奖
在农村,农药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每年给小麦、水稻施药的时候,韩道德就到田间传授农药中毒知识,防止村民因农药侵染皮肤和吸入中毒。为防止村民施药时农药蒸汽雾滴和粉尘经口鼻吸入,韩道德就配制了药水,将纱布浸湿,取出拧干,然后叠成四层,夹入普通纱布口罩内发给施药农户。多年来,他所在的村未发生一例农药中毒事件。
韩道德上门为五保老人免费看病是常事。他主动承担了村里敬老院老人的义务诊治和健康体检工作。他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定期免费体检。对体检出来的弱残老人,还给予特殊照顾和免费治疗。村里有一对90多岁高龄的老夫妇,无儿无女,生活上有困难,看病很不方便,韩道德就免费为两位老人看病,还经常到老人家中免费体检并送去营养品。
村民单广华,患有严重肺结核多年,家中无依无靠,生活无法自理,韩道德就和爱人商量,帮助单广华看病并资助他生活费用。韩道德每天到单广华家为其打两次针,并定时送去治疗肺结核病的口服药。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治疗和照顾,单广华的肺结核终于治愈。
韩道德今年58岁了,作为一名村医,他为村民们的健康付出了心血,献出了爱心,坚守住了良好的职业道德。26年前他入了党,先后受市卫生局、乡镇奖励达30多次,还被皂河镇党委政府授予“双文明”“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
中北高新区企业青洽会展示成果
-
部分企业员工返岗率百分百,订单排至6月份
-
新闻分析|河北企业缘何青睐工业设备上云
-
科创企业接连出圈屡结硕果 深圳有何培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