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数据给出了有关太阳风“团块”的有趣见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阳这个近乎完美的热等离子球体,帕克太阳探测器目前正在前往预定轨道的路上。不过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却在回顾几十年前的数据期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它就是被天文学家们称作“周期性密度结构”(又名“团块”)的“大气泡”。据悉,大约每隔90分钟,太阳风就会在“打嗝”时吐出约等于50~500倍地球的团块。
科学家们对‘团块’的认识,已有几十年。(图自:NASA / GSFC / SDO)
美国宇航局(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天体物理学家Nicholeen Viall在接受Space采访时称:“它们看起来就像是熔岩灯中的斑点”。
但是现在,我们可以从源头对其进行回顾。在近期的研究中,数据博士生Simone Di Matteo对美德两国在1974 / 1976年发射的Helios 1 / Helios 2探测器的45年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
(截图来自:NASA,via New Atlas)
结果发现,收集到的数据模式,与太阳‘打嗝’吐出的团块痕迹一致。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JGR 空间物理学》期刊上。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地球磁场能够保护我们免受这些‘团块’的影响,但它们确实有可能对卫星和通信系统造成严重的干扰。
鉴于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NASA向更靠近太阳的地方派出了帕克探测器,以熟悉太阳风和耀斑的性质,以及“周期性密度结构”。
近日,帕克太阳探测器刚刚完成了第二次近距离飞行,并将数据回传至地球。Viall在一份声明中称:“研究提出的问题,比我们能够给出的答案还要多。对于该探测器来说,它做得还是相当完美的”。
最终,NASA希望帕克探测器能够更加贴近于太阳,并在耀斑形成后立即捕获它们。

-
山东中小企业多项指标全国居前,“小身板”迸
-
湖南江永:“大礼包”让企业开办省时省力省心
-
江苏太仓:外资企业加速增资扩产
-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企业乘风海南自贸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