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视界】走进清末民初广东“四大名镇”石龙:寻访历史痕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龙,市民骑车经过中山路。

  东莞阳光网讯(记者 钟榴青)石龙,历史上曾为岭南商贸重镇。5月23日,记者走进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美誉的石龙,在中山路、竹器街、竹园街、沿江路一带,寻找历史留下的几抹痕迹,探寻石龙在东莞历史文化发展大潮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据悉,石龙曾是清末民初广东“四大名镇”之一,2015年更是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东莞首个获此殊荣的镇街。如今,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石龙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昔日最繁华的路段 如今逐渐淡出市民生活

  据文物部门初步考究发现,石龙有历史遗迹、文物百多处,其中,分布在中山路的便有36座文物保护建筑。眼前的中山路,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街边制作灯笼仔、狮子头等各类传统技艺也日渐式微,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和生活。

  石龙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何焕坚介绍,石龙中山路分两个阶段进行建设,1928年首期由沙边街起,经万胜街、万安街、东禄元;1929年,由西禄元至饱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建成的路称为中山路。

  当时,银行、饭店等建筑主要集中在中山西路,这里也是当时富豪云集的地方,香港明星郭富城曾祖父郭忠成开设的“郭忠成”金铺便在中山西路一侧,建于1928年,旁边一处金铺为王珍金铺,东家姓杨,当时两家实力相当,可想而知竞争也是激烈;在中山西路新街口正对面,是一家名为“茂华“的烟铺,是一家专门从事烟丝生产与销售的大型烟铺,其建筑高度与郭家金铺相当,东家姓梁。而在中山东路一带,则为平民生活区,这里是市民为维持生计而开设的各类店铺,后边便有一处长达200多米的竹器街,各类竹器应有尽有,至今还有不少市民前去购买。

  中山西路上,至今还有一家100多年的老店,名为新昌鼓店,据老板老人叶润和介绍,他是从岳父手中接下这门手艺,至今已制鼓长达30多年,店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有着80、90年历史的鼓机,另一个鼓机则保存在石龙博物馆中。据和叔介绍,这部鼓机当时是用四两黄金购买,所用的尺寸均为英寸,应该是国外定制的机器,至今仍在使用,而且几乎没有修整过。

  谈及做鼓,他表示,东莞历来有龙舟鼓舞的习俗,加上各种节庆,鼓更是必不可少。只是,如今各种鼓都能做的人并不多。为谋求生计,他大鼓小鼓都做,一年制作的数量不下上千只,全由他手工制作。这些鼓中,按照不同用途分为龙船鼓、庙堂鼓、醒狮鼓以及粤剧表演所需的花鼓等。由于大部分工序都用手工,做鼓这一力气活并没有受到年轻人喜爱,鲜少有人愿意来学,对此,和叔多少也曾忧虑过。

1,,,,,,,,,,,,,,,,,,,,,,,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钟榴青

更多>热门内容


上一篇:高考历史:回归教材 关注热点(高考第一时间)

下一篇:老广州的生长史:历史与地理织就的城市肌理


编辑推荐
  • 山东中小企业多项指标全国居前,“小身板”迸

  • 湖南江永:“大礼包”让企业开办省时省力省心

  • 江苏太仓:外资企业加速增资扩产

  • 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企业乘风海南自贸港